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从敦煌壁画看起居习俗的演进和中国家具的千年嬗变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2020-12-09

数千年华夏文明史,绘制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锦绣长卷。时代的画笔,依据每个时期的不同色彩,点染、勾勒了篇篇独具特色的历史画面。敦煌艺术便是中国古代艺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始自前秦,一直延续到元代,期间1600多年,敦煌壁画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承载了文化、习俗、艺术等非物质层面的交融,从多层面、多元化反映了前秦至元代人们生活和文化状况。而从一幅幅精美的敦煌壁画中,我们也能清晰的认知人们起居习俗的演进,以及中国家具的千年嬗变。

香案与炕案

汉代以前,人们席地而坐,使用的几案都是适应席地而坐的低形家具。汉代时各种案的名称很多,如:食案、书案、奏案、香案、供案等。

汉代还有一种较大的案,用途较广,读书、写字、宴饮都可使用。

胡床在汉文化中的发展

东汉末年,胡床还属于西方文化,随着战争、佛教东传以及民族的迁徙,亚洲东西部的交往日益频繁起来,胡床等家具因此从古埃及辗转至中东、继而传入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

而这个名叫“胡床”的坐具,在敦煌壁画中也有表现和描绘,敦煌257窟西壁中层北魏鹿王本生与须摩提女缘品中就有两妇女同坐在交叉腿的胡床上,高度差不多是成人的小腿一般高,长度也足够二人并坐,他们的衣服也不似中原当时的服饰。不仅如此,北周第296窟窟顶以及隋朝第420窟窟顶等,都有许多的胡床家具的出现。

矮足家具的延续

尽管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强烈的碰撞着,隐隐有所融合,但流传许久的古典早期家具仍然存在它的生命力,这也是早期古典家具的特征之一。它不再是像古典前期家具的简陋,随着社会发展的同时融入了少数民族文化,并且由于漆器的发展以及青铜制品的兴盛,早期古典家具的品种以及样式都在很大程度上有了进步,家具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

古时的人们为家具的风格增添了更多地可能性,但早期古典家具依旧没有摆脱汉文化赋予它的礼仪上的特点,它仍然保持着低矮的样式,这些特点在初唐329窟以及盛唐320窟中皆有体现。

历史上的隋和唐是敦煌艺术发展的最高峰,此时也迎来了中国家具史的重大转折之一。唐朝是个文化昌盛的时代,政治发展空前清明,社会兴盛繁荣,从衣食住行到琴棋书画,唐朝的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的富足。这时的椅子虽仍被称作“胡床”,但高度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垂足而坐逐渐流传于上层社会。

榻型家具,写尽古典家具重大转折

敦煌壁画中还记载了丰富的家具图像,其中的榻最典型性,从维摩诘经变等敦煌壁画中的榻入手进行剖析,可清晰知晓唐代由低坐到高坐生活方式转型的嬗变过程。

初唐时绘制的第203窟的《维摩诘经变图》中,文殊菩萨坐下的榻约莫只有画中人的脚踝高,此时的榻仍然秉承着汉文化中低矮的样式,是典型的早期古典家具特征的软塌。

而画于盛唐时期的第103窟东壁的窟门南侧的《维摩诘经变图》中,维摩诘坐于塌上,右腿盘起,左腿支着,图中的榻明显属于高榻。除此之外,画中的榻四面由围子围起来,木质的围子内侧镶满珠宝一类饰品,可见当时的文化风气偏于精美华贵。

第156窟东壁北侧的《维摩诘经变图》,是晚唐时期的作品,当时艺术形式趋于稳定,但在装饰上,过渡到了更多是水墨画,有一种寄情于山水的洒脱、清新淡雅的朴素感,显然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以及文化风格发生了变化,同时家具的风格以及样式都逐步趋向稳定。

古代家具“崇雅反艳”、“崇简反繁”的雏形思想由此显现,并为后世家具的发展走向简约埋下了极其重要的伏笔。

从敦煌壁画中可见,中国家具的发展是不断融合外来文化以及宗教思想的过程,同时加入了开放性的汉唐文化元素,继而走向了如今的近代家具的演变。

今天,我们从中华大地上现存的无数石窟造像和壁画的斑斑遗迹中,从高高山崖之上的佛家庙宇中,可以窥见和体味到中国家具是如何吸收佛教艺术的营养,来补充、创造,以丰富自己的家族;又如何以自己的传统魅力来参与这历史性的文化交融,书写着家具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品牌红木网


免费咨询报价